后宅中心小學:傳承吳地美食 感受民俗文化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同時為積極貫徹利用基層黨建陣地開展“學習六中全會精神,展現新氣象新作為”主題活動,匠心守護傳紅脈,結合吳地文化風俗,營造出黨建成效與傳統型文化相融并進、相得益彰的濃厚氛圍。近日,無錫市后宅中心小學的黨員教師帶領少先隊員走進鴻山街道,探尋小小糕團背后蘊含的悠久吳地美食文化。
年味兒越來越濃,學校的黨員教師帶領少先隊員來到無錫市新吳區鴻山街道的靜娟糕團店進行尋訪。在尋訪的過程中,黨員教師們和隊員親眼目睹了一次糕團制作的全過程。團子是由糯米粉包著餡料蒸熟而成,呈圓球狀,口感糯滑香軟,美味可口。包制團子的阿姨們手法嫻熟,她們純手工的制作絕不遜色于流水線,配合默契。老師們和隊員們也嘗了個鮮,在阿姨們耐心的指導下,捏出了一個個團子。糕團店的主人靜娟阿姨表示,吃團子、年糕是吳地的過年風俗,寓意家庭團團圓圓、步步高升。傳統的年糕有白、黃、青三種顏色,只有在每道工序上下足了功夫,才能制作出又軟又糯又有嚼勁的年糕。糕團,不僅僅是味蕾的交織,更是家的味道。靜娟阿姨還告訴大家,這家糕團店她已經開了二十多年了,她家的糕團是用傳統工藝制作,食材新鮮,飽受老百姓的歡迎。
傳承與發展之間,融聚了一代代民間廚師的良苦用心,包含了眾多食客對糕團的由衷贊譽。本次探尋,使黨員教師們和少先隊員們重拾了吳地美食文化的印記,他們不僅僅是在探尋,更是在傳播年味,傳播文化。同時,本次實踐活動也助力了“雙減”在學校高質量落地生效,切實為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為培養適應新時代的未來人才,貢獻教育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