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吳區特殊教育學校:冬日遇暖陽 芳華初綻放
為進一步深化特殊教育課程改革,貫徹落實新吳區特殊教育學科基地建設方案精神,有效推進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進一步增強校際間的互動協作,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創共享,促進融合教育的發展,2021年12月17日上午,新吳區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兩新歷學”課堂教學研討暨新吳特校德育展示活動在新吳區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區內各融合教育指導中心近70名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新吳特校的老師們用精心準備的四堂展示課為充滿溫情的校園再添一抹靚麗。層林盡染銀杏黃,特校美課待君賞。
丁愛萍校長帶來了一節別開生面的主題班會課《成長是首歌》。丁校長從學生的成長相冊出發,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思考成長的過程,表揚學生進步的同時,表達對學生的期待。整節班會課采用學生主持、節目表演等形式,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相信每名學生都在這堂課上收獲了獨屬于自己的那份成長。
王媛媛老師帶來了一節活力滿滿的生活數學課《20以內的連減》。王老師通過設置闖關情境,用一張動物園門票吸引同學們走進了課堂,生動形象地講述了連減的思想和算理;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采用口算、點數和計算器等方法讓學生掌握20以內連減的算法;采用不同的支持手段,運用教學具幫助學生理解重點、關注難點,個個突破。
許珍貞老師帶來了一堂新奇有趣的言語呼吸康復訓練課?;顒右浴秵讨慰蘖恕窞橹黝},通過吹泡泡、吹手指怪獸、吹乒乓球等多種游戲引導幼兒感受并控制氣息的強弱?;顒訉⒖祻陀柧殐热萸擅畹厝谌胗螒蚧顒又?,并引入“歡樂沖沖沖”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幼兒課堂興趣,寓教于樂,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達到訓練目標。
許李琳老師帶來的是培智生活語文五年級上冊第12課《神州謠》。許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與發展特點,有層次地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圍繞“山川美”這一主題,展開了生動的教學。課堂中運用多感官教學、情境體驗、分層朗讀指導等方法,使學生感受到神州大地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一個好的活動,離不開執教老師的精心設計,更離不開專家的點撥。最后無錫市教科院特教教研員倪主任、新吳區特教教研員鄒校長就所聽的兩節課進行了點評。
倪主任高度肯定了四位老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效果,感謝四位老師為在座老師展示了一場課堂教學盛宴。首先,倪主任點評了王媛媛老師的生活數學課,她認為這是一堂基于學情分析、基于課程標準、基于特殊需求的課。但是,教師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時間,等待學生說出算理。其次,倪主任點評了許珍貞老師的言語呼吸康復訓練課,她認為這節課的教學具設計、制作與應用非常新穎有趣,能以游戲化的活動設計完成康復訓練目的,但是要注意訓練要與教學相結合,在教學中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
最后,鄒校長就本次課例展示分享了自己的觀課感悟:一是普特校教師應該互相聽課,互相學習、借鑒,共同開創“融合教育”理念下教學實踐的新篇章。二是從自身教科研經歷出發,結合言語呼吸康復訓練課的觀課所思,分享了《教學具的多重功能開發——以某節課為例》的寫作思路。三是在特殊教育(融合教育)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做到“六點”,即找到起點、突出重點、破解難點、追求特點、彰顯亮點、實現效點。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一次充分的德育活動展示,讓教師們汲取了特殊學生成長的清澈源泉;一次充滿深度的課堂教學研討,讓教師們撥開云霧,遇見更清晰的方向。全區普特教師將攜手同行,扎根課堂教學,聚焦課堂難點,共同擔負起融合教育的職責,為每一個特殊家庭和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與服務!